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(線裝豎排函裝‧全8冊)(簡體書)
Publisher,青岛出版社
Publication Date,
Format, Paperback
Weight, 3493 g
No. of Pages, 1664
Shelf: Chinese Books / Chinese Readers / General
Kindly ask our staff if you cannot locate the shelf.
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最初出版于1901年,全书四卷,分为八册,共收入3291个汉字,配有762幅插图。其后十余年间,此书流布极广,传世版本甚夥。但是,历经百年沧桑之后,最初的版本如今已极难觅得,当前坊间常见的影印本,多系据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,所据版本最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。本书所据版本则是弥足珍贵的首版初印本,其扉页背面赫然印有“光绪岁次辛丑季夏月 澄衷蒙学堂初次石印”两行大字。目录页右下则钤有一枚名章,文曰“石子”,当系近代著名诗人、藏书家姚石子先生旧藏。姚先生是上海人,生于1891年,1945年去世,曾任南社社长,时称“前有柳亚子,后有姚石子”。
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,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:1912年,《共和国教科书》经由时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审定后出版,其“新国文”教材显然借鉴了本书的编写方法;而由寿潜庐于1915年编成的《国民字课图说》,则干脆连书名都直接承袭自本书。沉寂近百年后,随着中国文化热、汉字热的兴起,集文字、书法、图画三美于一体的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近来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。既然我们有幸与带有姚石子先生手泽的首版初印本相遇,自是不敢专美,因而予以影印流传,以飨同好。
本书影印原作,文图一仍其旧,装帧为竖版线装,正文选用55克轻型纸,封面选用春夜兰星点纸,书名印于条签之上,再以手工贴于封面,青岛出版社标记及孔子书房出品标记均先以白墨印出衬底、再于衬底上胶印而成。作为庆祝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图书,本书止印6000套,印完即毁版,以赋予其收藏价值。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,都能藉由本书发现久违的古典之美。
關於作者: |
本书编者为著名教育家刘树屏,字葆良,江苏常州人,生于1857年,光绪十六年(1890年)恩科第三甲进士;同年五月,改翰林院庶吉士;光绪十八年五月,授翰林院检讨;甲午战争后,提倡教育改革,调任安徽候补道,创办皖南中学;不久,代理南洋公学(上海交通大学前身)监督;光绪二十八年冬,出任南洋公学总理;光绪二十九年,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;民国后隐居不出,于1917年逝世。1900年,刘树屏出任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后,应是立即投入到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的编写工作中,因为其后不久,到1901年夏这套课本即已付梓印出。 本书范字书写者为著名书法家唐驼,原名成烈,字孜权,号曲人,江苏武进人,生于1871年。1901年,唐驼为澄衷蒙学堂缮写了《字课图说》8册,均以正楷书之,结字清新优美,书成广受赞誉,从而名扬沪上。这之后,文明书局、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。中华书局、世界书局、大东书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,而当时流通的货币、邮票上也有他的手迹。 至于本书的插图绘制者,扉页题为“苏州吴子城”。经过有关专家查考,“吴子城”系旧时民间对苏州内城的称呼,实当并无此人。刘树屏在本书凡例中说:“绘图,凡名字动字之非图不显者,均附以图,或摹我国旧图,或据译本西图,求是而已。”可见,本书并未雇请专业画师来绘制插画,但是从插画的效果来看,绝大多数为当时流行的“点石斋”风格,还是颇具风采、气度的,有论者甚至称誉说“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”。 |
目錄: |
本书编者为著名教育家刘树屏,字葆良,江苏常州人,生于1857年,光绪十六年(1890年)恩科第三甲进士;同年五月,改翰林院庶吉士;光绪十八年五月,授翰林院检讨;甲午战争后,提倡教育改革,调任安徽候补道,创办皖南中学;不久,代理南洋公学(上海交通大学前身)监督;光绪二十八年冬,出任南洋公学总理;光绪二十九年,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;民国后隐居不出,于1917年逝世。1900年,刘树屏出任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后,应是立即投入到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的编写工作中,因为其后不久,到1901年夏这套课本即已付梓印出。 本书范字书写者为著名书法家唐驼,原名成烈,字孜权,号曲人,江苏武进人,生于1871年。1901年,唐驼为澄衷蒙学堂缮写了《字课图说》8册,均以正楷书之,结字清新优美,书成广受赞誉,从而名扬沪上。这之后,文明书局、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。中华书局、世界书局、大东书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,而当时流通的货币、邮票上也有他的手迹。 至于本书的插图绘制者,扉页题为“苏州吴子城”。经过有关专家查考,“吴子城”系旧时民间对苏州内城的称呼,实当并无此人。刘树屏在本书凡例中说:“绘图,凡名字动字之非图不显者,均附以图,或摹我国旧图,或据译本西图,求是而已。”可见,本书并未雇请专业画师来绘制插画,但是从插画的效果来看,绝大多数为当时流行的“点石斋”风格,还是颇具风采、气度的,有论者甚至称誉说“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” |